首页 | 医案医话 | 通知公告 | 学术论著 | 工作动态 | 名医讲座 | 工作室介绍 
当前位置: 首页>>医案医话>>正文
眩晕(肝胃虚寒)
2013-03-19 16:36  

赵某,男,49岁。2005年7月23日初诊。

患者头晕目眩反复发作半年,加重1周。

初诊:患者半年以来常觉头晕目眩,伴自觉胃脘部有冷感,喜呕,吐涎沫,西医诊断为“内耳性眩晕”。自服中成药(具体药物不详)效果不显,遂来求诊。刻下症:形体瘦弱,胃脘隐痛,喜温喜按,头昏目眩,视物旋转,伴呕吐痰涎,耳鸣。察其:舌淡,苔白,脉沉弦。诊其为:眩晕之肝胃虚寒,胃气上逆。肝胃虚寒,脾运水湿功能失常,水饮不化,故有胃寒隐痛,头昏目眩,呕吐痰涎,耳鸣等表现。治法:暖肝和胃,降逆止呕。方拟吴茱萸汤加减。处方:

吴茱萸10g,太子参6g,法夏10g,生姜10g,大枣10g,白术12g,甘草6g。水煎服,日1剂。

复诊:服上方5剂后,头晕目眩明显缓解,呕吐痰涎及胃脘隐痛症状消失,舌苔薄白,脉弦滑。继进5剂,诸症悉除。

按:本案患者体瘦,肝胃虚寒,胃失和降,水饮不化,上逆为呕,上犯清窍,致头晕目眩。故治宜暖肝和胃,降逆止呕。方选吴茱萸汤加味,方中人参健脾益气;吴茱萸温中暖肝,理气止痛;法夏和胃降逆止呕;白术健脾燥湿;甘草益气和中,调和诸药。全方合用,使之不治眩而眩晕自止。

关闭窗口